指导单位:北京万方教育管理研究院 万方科技学院
  万方融智—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专业 诚信 快捷 稳妥 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为学术创新和期刊出版业发展服务 稿件咨询电话:13693011947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    合作期刊    范文数据库    最新征稿启示    期刊常识与写作技巧    办理流程    汇款方式    关于我们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热线电话:010-81545776
咨询电话:1369301194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邮箱: wfjy2000@163.com
值班编辑:李老师 赵老师
www.wflunwen.com
 CSSCI 期刊
经济管理类   教育类
农林科技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
医药卫生类   政治法学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经济管理类   教育类
农林科技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
医药卫生类   政治法学类
 国家级期刊
国家级期刊    
 省级期刊
省级期刊    
 
 
 
        万方论文网 >> 范文数据库 >>

生产要素对土地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人:admin 浏览 1798 次【字号 】 发布时间:2012年8月8日 打印本页

    
生产要素对土地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2010年甘肃省10个村庄调查数据分析
                               张永丽  司国支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摘  要】 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依据其中投入-产出原理,借用实地调查数据,建立产出与各要素的模型,模型通过检验,最后得出一些启示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 柯布-道格拉斯  投入-产出  模型  启示
农业生产要素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人们需要的各种农产品所必须投入的各种基本要素的总称。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对其有不同的定义,较为著名的有以下两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物质资料生产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要素。西方经济学则把生产、资本、土地、企业家(管理)称为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合理使用,对农村土地产出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当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人力投入、物质资本和土地面积投入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众所周知,土地、劳动、资本三种农业生产要素效率与土地产出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往往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互相影响,其中不乏相互促进的一面,但也存在相互矛盾的一面。因此,为了使土地产出达到最优,提高农业效率,有必要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
据投入-产出理论可知: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劳动力、物质资本等资源投入数量的增加或者质量的提高。根据广义农业投入产出的基本特征,因此影响农业土地产出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劳动力、资金投入等。本文接受上述观点并假设甘肃省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满足Cob-Douglas生产函数(简称C-D函数):设技术进步类型为希克斯中性,则C-D生产函数的标准形式为:
                         
这一生产函数具有如下特征:不变的弹性;要素替代弹性为1;产出弹性之和是函数齐次性的阶;函数是对线性的。为了避免模型估计中产生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C-D生产函数的对数线性形式对模型进行估计。接下来,我们对公式两边取对数,得到如下:
其中 是待估的参数, 为劳动的产出弹性, 为产出的资本弹性, 为土地生产产量弹性, 为每个村投入农业生产劳动力人数, 为每个村投入的农业资金, 为每个村耕地面积, 为人均土地产出量, 为模型的随机扰动项。
一.数据来源
依据课题组于2010年年底到2011年年初带领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若干学生在甘肃省各地区进行社会调查数据为主,调查根据村庄地理特征(依次为干旱地区、灌区、县城郊区)和收入水平(分别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选取了10个劳动力外出比较典型的样本村,都以访谈形式为主,共完成问卷722份,有效问卷630份,涉及有外出劳动力的农户584户,占样本总量的92.70%,没有外出劳动力的农户46户,占样本总量的7.30%。问卷共涉及630户样本农户的2000个劳动力,其中流动劳动力949人,占样本总量的47.45%,非流动劳动力1051人,占样本总量的52.55%。具体调查村庄如下:2010年十个样本村的隶属情况:庄头村—甘肃省康乐县胭脂镇,杜家铺—甘肃省渭源县大安乡,老庄村—甘肃省会宁县新塬乡,丙遥村—甘肃省宁县湘乐镇,涝池村—甘肃省皋兰县水阜乡,大柏林村—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馋口镇,地八村—甘肃省通渭县什川镇,普贵村—甘肃省永登县民乐乡,永胜村—甘肃省陇西县和平乡,裴家营村—甘肃省古浪县裴家营镇。本文需要研究的数据是:Y:十个样本村庄各自人均土地产量,作为因变量;剩余的自变量分别是L:从事农业生产的具体劳动力人数,K:用于农业生产作业的实际投入资金,M:具体的各村的耕地面积值,详细情况请见下表:
十个样本村的土地产出、劳动力、资金投入、耕地面积数据
年 份
Y人均土地产量(元/人)
L投入农业生产劳动力(人)
K投入农业生产资金(元)
M耕地面积(亩)
庄头村
930.15
158
55600
473.18
杜家铺
3348.94
114
349695
920.58
裴家营村
3470.51
104
637150
920.80
老庄村
2633.49
63
95871
554.06
丙遥村
1509.21
147
216165
585.70
涝池村
2035.64
101
150155
526.40
大柏林村
3066.36
55
49600
550.52
地八村
2300.72
125
81424
1304.52
普贵村
2050.75
80
88180
530.94
永胜村
1657.05
34
20400
187.15
   根据上表观察值来混编出下列描述性统计值                      
整体描述性统计
  变量                  观察值          平均          最小值          最大值
人均土地产量(元)        10          2300.29         930.15          3470.51
劳动力(人)              10            98.1            34             158
资金投入(元)            10           174424          20400          637150
耕地面积(亩)            10           655.385         187.15         1304.52
结合上述两表大致看出,各个村的土地产出、劳动力、资金投入耕地面积参差不齐,村庄人均土地最大产量是最小产量的三倍多,最多是裴家营村达到3470.51元,最少是永胜村,仅930.15元;从事农业劳动力人数不是很多,庄头村最多158人,永胜村人数最少为34人;对农业资金投入最多是裴家营村,达到了637150元,最少投入是永胜村为20400元;而耕地面积最多村庄是地八村,为1304.52亩,最少仍是永胜村仅为187.15亩。村庄差异很大是受村庄地理位置影响,部分村庄位于黄土高原丘壑区,气候多以干旱或半湿润为主,海拔一般都在1500米以上,还有少许村庄年降水量只有250毫米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降水量。为了进一步研究变量之间深层的关系,下面借助Eviews工具进行分析研究。
二.模型的回归及估计结果的分析
                 回归系数          标准差          t检验值         伴随概率
L(劳动力)        -0.9589           0.0853          -11.2354          0.0000
K(资金投入)       0.2311           0.0423            5.4850          0.0015
M(耕地面积)       0.6606           0.0880            7.5066          0.0003                       
C(常数项)         2.2086           0.1712           12.9032          0.0000
调整后的可决系数  0.9510                           White检验                       
D.W.值            1.9482                           统计量值         0.6915
正态性检验                                         伴随概率         0.4456
统计量值          1.2615                           F统计量值       59.2171
伴随概率值        0.5322                           伴随概率         0.0000
LM的统计值       0.8855
伴随概率          0.2156
(1)从模型的统计学意义来看,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9510,说明该模型的总体拟合优度很高,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同时F统计量值较大,在α=5%的显著性水平下伴随概率为0.0000<0.05因而模型通过检验,模型整体拟合很好。再者解释变量劳动力、资金投入、耕地面积、虚拟变量伴随概率均小于0.05,说明它们都通过检验,具有一定的解释意义。回归方程中,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从其伴随概率可知,满足正态性假设。模型的D.W.值接近2,说明不存在自相关性,我们进一步通过LM检验看出,其伴随概率为0.2156大于0.05,说明回归方程的残差不存在序列自相关性。通过White检验发现,伴随概率为0.4456大于0.05,不存在异方差性。整体来看,模型的估计结果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2)从模型的经济学意义来看,劳动力、资金、耕地面积对农村人均土地产出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劳动力是影响农村人均土地产出的主要因素,但它与产出成负相关关系,说明在有限的土地面积的劳动力人数已达到饱和,农业劳动力增加的人数的速度低于土地产出的速度,大量闲散的劳动力滞留农村,造成边际收益极低甚至为负,这与甘肃农村发展现状是一致的。其次是土地因素,每个村耕地面积每增加1%,人均土地产量要增加0.6606%,土地面积的多少主要影响土地的产出,一个村耕地面积增加,自然土地收入也增加。资金投入对人均土地产出最弱,因为留守农村进行农业生产作业的人多数仅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很少具备专业的农业知识,对土地资金投入带有盲目性和主观性。众所周知,农村土地花费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购买等,在信息不畅的情况下,农民往往根据上年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来决定今年的种植,或听信他人的建议改变自己的生产想法,这属于一种跟风现象,造成资金投入极为不合理,没有使土地效益最大化。
三.结论及启示:                                             
本文结合C-D生产函数,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人力投入、土地资金投入和耕地面积对农业总产出的影响进行回归模型分析,通过检验发现模型拟合很好,可以为我们得出一些经济学意义启示,如下:
1. 正确引导农村闲散劳动力的流动去向。农村劳动力流动一直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农村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促进流入地资源的优化组合,大力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发挥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劳动力由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的流动还将继续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虽然政府一直鼓励农村多余劳动力外出打工,但我们从甘肃省调查农村中看出,仍有大量闲散劳动力滞留农村,造成在有限土地资源上人员特别拥挤,容易诱发各种不可预测的矛盾,这也因此成为地区不稳定因素之一。因而,城市部门应多向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农村土地压力,帮助农村多余劳动力分流,同时对于大量闲置的农村劳动政府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并将他们妥善安置。
2.重新认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不仅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还是一种资产,具有商品属性,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商品。甘肃省农村土地总量大,但优质耕地少,切实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等优质耕地,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使土地资源达到优化配置,让农民的收益达到最大化。此外,土地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依然存在,并且承担着很强的就业保障功能。由于大量农民工还无法实现市民化,在城市就业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使大量农民工将农村作为其城市就业失败后的退路,这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部分流动劳动力的返乡状况来看,土地依然并将继续承担着很强的劳动就业功能。同时必须选择劳动密集型、土地集约型、资本节俭型和技术适用型组合配置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地尽其用、物尽其用和人尽其能的目的,才能使土地产出率提高,资本占用率减少,并产生很强的关联效应。
3.加大农村农业知识的宣传力度,杜绝盲目跟风运动。文中甘肃省村庄是十分典型的西部地区的小村落,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交通和信息条件不好,大部分村庄没有道路没有硬化,和城市的联系不是很紧密。生活其中的农民由于和外界联系少,对最新市场农产品需求信息难以掌握,只能凭个人主观臆断妄下结论,最后造成自身收益受损。此时,政府应加大农村农业知识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合理生产活动,及时将最新农业动态告知农民,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 农业技术是土地第一生产力。农业技术进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品种改良,新品种开发,栽培方式改进,化肥、农业机械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增加,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创新等。对于政府而言,要不断增加农业研究投资,深化开发劳动节约型的生物化学性农业技术,同时,大力发展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化学性要素的农用工业,以降低其价格,满足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现代化要素的有效需求。对于农民而言,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素质,改变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落后观念,逐步意识到科技进步对其收益的促进作用,重视在生产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走上一条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朱希刚.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张永丽 柳建平.流动转型与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 樊胜根.中国农业生产与生产率的增长:新的测算方法及结论[J].农业技术经济,1998.
[5] 江激宇等.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趋势:1978- 2002[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
[6] 陈卫平.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J].中国农村观察,2006.
[7]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办理流程  
 

万方融智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智力支持:北京万方融智教育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天合东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wfjy2000@163.com     联系电话:010-81545776    稿件查询:15611272168   工作QQ:2545197423(学术部)1511597931(李编辑)1977530847(赵编辑)

Copyright@ 2012 万方融智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2001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