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大自然中的神妙、美好、伟大之物,面对生命,敬畏之情便油然而生。
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堵墙的一个缝隙中一棵小小的树苗穿墙而出,题名日:“生机”。这幅画赞颂了令人敬畏的生命之顽强,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途径一座山岭,见三棵小松树顶风冒雪,顽强地生活着,抗争着,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着。这给了他创作灵感,于是以这三棵松树为题材,满腔激情地,用惊涛骏浪般的旋律,用宏亮急骤的节奏,谱写了一曲振撼人心的乐章,感情澎湃地颂扬赞美着令人敬畏的生命。
敬畏生命,这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高尚的社会情感。记得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斑羚飞渡》的散文精品,是一个以牺牲部份个体换得群体生存的动人故事。
《斑羚飞渡》讲述的是七、八十只斑羚被猎人逼到伤心崖上,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 ,在一头镰刀头羊的带领下,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组,老年斑羚为一组,年轻斑羚为一组。接着一老一少两只斑羚纵身一越,朝山涧对面跳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前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小的稍高些,老的稍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 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小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小斑羚的蹄下,小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的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他在空中再度起跳,下降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在小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小斑羚却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
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山涧上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与那道彩虹平行的,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那是老斑羚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的一条生存的道路,一道道彩虹犹如一首首赞美诗,在赞美生命的悲壮和凄美。镰刀头羊在成功地指挥了飞渡之后,坚定地走向绚丽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它以生命结束时的灿烂和辉煌来代表所有为了种族生存而甘心牺牲的老斑羚们生命的辉煌。镰刀头羊的生命是令人敬畏的,它的超群的智慧以及从容的牺牲精神,正是人类人性中永恒的追求,它可以说是崇高境界的化身。
面对生命的顽强与悲壮,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面对求生的力量,怎不令人震惊。如果你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你就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而不仅仅限于自我的小圈子,因为毁灭、妨碍、阻止生命是极其恶劣的。尽我们所能,挽救和保护生命才是尽善尽美的。史怀泽说,“只有体会到对一切生命负有无限责任的伦理才是有思想根据的。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如果我们没有在根本之处奠定敬畏生命的核心概念,一切都将动摇不定。
我们对老羚羊的奉献精神怀有深深的敬意,同时我们也劝告那些猎杀羚羊的人,动物也是生命,宜相守,勿相残,放下屠刀,我们应该敬畏生命。夏季是青藏铁路施工的黄金时间,但部分工段却停了工。当晚霞洒满可可西里腹地时,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群群的藏羚羊披着金色的余晖悠闲、欢快地从建设中的铁路线上前往卓乃湖一带。去完成一年一度种群繁衍的使命,在神圣的生命延续面前,一切的工程进度,经济利益都黯然失色。
澳网公开赛上法国人布特双膝跪地,眼望苍天,泪流满面为被无辜击毙的小鸟祈祷。那一幕感动了全世界亿万观众,定格在人性最美好的情感深处。
生命包含的人性温暖,是生命中的一种奉献的元素。奉献令生命伟大,令生命智慧。我们只有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深山啸虎,潭底游鱼,大漠走驼,长空排雁……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顿悟与喜悦。
(稿件提供:南昌市教研室 乐瑰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