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北京万方教育管理研究院 万方科技学院
  万方融智—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专业 诚信 快捷 稳妥 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为学术创新和期刊出版业发展服务 稿件咨询电话:13693011947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    合作期刊    范文数据库    最新征稿启示    期刊常识与写作技巧    办理流程    汇款方式    关于我们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热线电话:010-81545776
咨询电话:1369301194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邮箱: wfjy2000@163.com
值班编辑:李老师 赵老师
www.wflunwen.com
 CSSCI 期刊
经济管理类   教育类
农林科技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
医药卫生类   政治法学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经济管理类   教育类
农林科技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
医药卫生类   政治法学类
 国家级期刊
国家级期刊    
 省级期刊
省级期刊    
 
 
 
        万方论文网 >> 范文数据库 >>

永和兰亭之会对越中山水文化发展的影响

发布人:万方学术部 浏览 912 次【字号 】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5日 打印本页

    
余晓栋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摘要:永和兰亭之会因王羲之及其参与者的身份地位和《兰亭集序》的文化魅力,使之成为千古佳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永和以来,历代诗人在此联咏不断,既有皇帝主导的兰亭曲水诗宴,也有影响深远的大历浙东联唱,最终使兰亭成为越地山水的代表,成为诗人心向往之的朝圣之地,诗人络绎,走出了一条“唐诗之路”,进一步促进了越中山水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关键词:兰亭雅集 王羲之 浙东联唱 “唐诗之路”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王羲之偕亲友谢安、孙统等42人在兰亭雅集,曲水流觞,诗酒酬唱,留下了三十七首“兰亭诗”和彪炳千古的《兰亭集序》,引为千古佳话,流传至今。此后,“兰亭”不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是名帖,是集诗,是风物,是故迹,是逸事,是公案,是文化,是象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越中山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多重促进作用。
兰亭之所以能几度重修,千年传承,影响深远,得益于王羲之及参与者的身份地位,得益于《兰亭集序》的文化魅力,得益于曲水流觞的文化感召。
永和九年,王羲之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很多论者以为会稽内史职比太守,认为王羲之只是普通的一介太守,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东晋会稽内史政治地位突出,位高权重,尤其是东晋中后期,远非一般州郡可比,颇有现在直辖市性质。会稽不仅是财赋之地,也是军事重镇,会稽都督区是东晋九大都督区之一,都督会稽(治今绍兴)、临海(治今临海)、东阳(治今金华)、永嘉(治今温州)、新安(治今淳安)五郡,屏藩京畿,是重要方镇军州之一。会稽内史所授军号多在三品以上,如王羲之右将军即为三品重号将军[1],参与兰亭雅集的有督府僚佐,右将军司马孙统即是明证。因此,王羲之既是莅民之“内史”,也是领兵之将军,其地位和影响在当时就不容小觑。因为王羲之在军政界的政治地位与影响,更有论者认为永和兰亭之会是王羲之出面调停桓温与殷浩两派矛盾与谋划国家大事的一次盛会,并对江南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
除了召集者身份特殊,参与者也不乏佼佼,谢安、谢万系陈郡谢氏的代表人物,谢安更是名标后世,影响深远;孙绰、孙统才华横溢,早有盛誉;徽之、献之等时虽年幼,但扬名后代;更传闻有支遁、道林等高僧参与其中,的确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这是一场盛宴,也是一次狂欢。王羲之召集时贤,相携游览,曲水流觞,修禊兰亭,号为雅集。修禊亦称祓禊,本是上古时期人们于三月上巳日在水滨举行的占卜祭祀活动,以祛恶驱邪,祓除疾病。《诗集传·郑风·溱洧》注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以祓除不祥。”随着历史的演进,“祓禊”中的敬神祭祀的内涵渐渐淡化,娱乐的功能日渐凸显。《邺中记》载:“三月三日临水会,公主、妃主、名家妇女无不毕出,临水施帐幔,车服粲然,走马步射,饮宴终日。”曲水流觞并非羲之首倡,亦是古已有之,晋人成公绥《洛禊赋》:“考吉日,简良辰, 祓除解禊,同会洛滨,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振纤手,或濯素足,临清流,坐沙场,列罍樽,飞羽觞”[3]。一次偶然的盛会不仅成就了兰亭,成就了越中山水,更重要的是成就了一幅空前绝后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兰亭集序》笔势遒劲,流走自然,号称天下第一行书,乃是妙手偶得,无法力就之神品,深得古今书家和文人之喜爱。据传真迹已陪葬于太宗昭陵,今存《兰亭序》系冯承素、诸遂良、虞世南等临本,并以冯承素临之“神龙本”笔法、墨气、行款、神韵为最佳。尽管如此,仍被认为摹本虽得位置,而乏气韵。临本也已出神入化,可以想见真本是如何登峰造极了。《兰亭集序》不仅书法绝佳,文章本身也是文辞优美,情味隽永,俯仰古今,怅触万端,疏爽自然,为千古传诵之名篇。杨炯《李舍人山亭诗序》曰:“虽向之所欢,已为陈迹,俾千载之下,感於斯文。”王羲之以简肃之笔发深婉感慨之声,引人共鸣,令人读之唏嘘。
永和兰亭之会以及《兰亭集序》优美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给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瑰宝,并超越事件本身,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光辉的节点,对后世文化进程和文人精神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兰亭己成为一个不可超越的向往,最终成为一个符号,一种象征。
“兰亭”代表了对时光流逝、生命短促的感伤,代表了对个体自由、自然追求的向往;代表了对人间友情、社会亲情的珍视,代表了诗酒风流与山水因缘的奇妙传承,是六朝士人社会心态、审美情态和艺术精神的集中展现。兰亭诗,虽然不脱玄言诗玄远超迈的意趣,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兰亭诗中描写的美妙的自然景物。兰亭诗不仅是诗人畅叙幽情,领悟玄理,“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的结果,也是对暮春三月会稽山阴之兰亭秀丽风光的绝佳描写。“以《兰亭诗》为代表的东晋山水描写之作可看作是已经初步形成的山水诗,后世山水诗大量的创作正是在这些山水刻画的诗作中逐渐孕育并形成规模的。”[4]
在兰亭雅集之后的两百年中,人们只把此事作为历史存在,虽然引起了高度关注,诸多记载见于文献,但关注的多为事件本身以及《兰亭集序》书法作品,“兰亭”的影响尚未形成,且其原址不久即遭淹没。直到唐代,“兰亭”才开始成为一种象征和符号逐渐升格,并不断出现在诗文中。作为意象第一次出现,是在王勃《滕王阁序》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己矣,梓泽丘墟!”运用“兰亭”意象,感叹欢会易散,盛筵难再。若逢上巳佳会,皇帝赐宴曲江池,“流觞想兰亭”(李适《三日书怀因示百僚》),士大夫则联句作诗“簪组兰亭上,车與曲水边。”(白居易《会昌春连宴即事》),沈佺期、刘宪、徐彦伯、韦嗣立等《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白居易《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等诗作可窥当年皇帝主导的曲水流觞盛况。在唐代,“兰亭”意象不断见诸诗文,《全唐诗》中写到兰亭意象的诗歌37首,其所蕴藉的内涵也不断深入和变化,终至定型,成为中国传统士人文化的一个表征。
王羲之雅集兰亭吟咏风流,使兰亭最后成了越地山水的代表,成了诗人心向往之的朝圣之地,但凡有人前往越州,饯行者总会让他兰亭驻足:
张籍《送李评事游越》
未习风尘事,初为吴越游。露沾湖草晚,日照海山秋。
梅市门何在,兰亭水尚流。西陵待潮处,知汝不胜愁。[5]
崔峒《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
辞家年已久,与子分偏深。易得相思泪,难为欲别心。
孤云随浦口,几日到山阴。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6]
武元衡《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
斗酒上河梁,惊魂去越乡。地穷沧海阔,云入剡山长。
莲唱蒲萄熟,人烟橘柚香。兰亭应驻楫,今古共风光。[7]
上引诗歌无不表现出诗人对兰亭美景的向往和希翼,使兰亭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千载兰亭后,风流宛目前。”(宋·强至《依韵奉和经略司徒侍中上巳会兴庆池》)到了宋代兰亭历久弥新,诗词中不断被提及和使用,宋代诗词中“兰亭”入诗的达392次之多,内涵也得到了升华和深化。宋人继承魏晋遗风,将山水、哲理融入诗歌,融景入情,融情入理,与千年前的《兰亭集》玄言诗风不谋而合。
            行乐曾闻戒迟暮,人生波上飞凫聚。兰亭往事如过雨,山阴修竹空千古。                   ——晁补之《复用前韵赠祠部陈元舆》
解道兰亭亦陈迹,肯吟楚些怆幽情。人生到处皆儿戏,笑看急標闹两鲸。——陈造《上巳溪上燕》
        千载兰亭人,所乐在山水。等闲一笑间,风度乃如此。
——方蒙仲《此君室》
        草亭今兰亭,人物晋永和。
——李曾伯《过江陵和黄虚舟韵四首》
古来几禊饮,传者才一二。兰亭感慨多,未了生死事。
——刘克庄《上巳与二客游水月洞分韵得事字》
寂寂山阴事已尘,至今亭址尚缚均。
——柴望《山阴兰亭》
宋人以“兰亭”入诗,表达着对千年以前的风雅无限向往,饱含着巨大的历史沧桑感,兰亭的今古变迁,又牵动着诗人的人生须臾之感叹,对此景生无限情,这其中蕴藉之深厚复杂,已非唐人能比。类似的“兰亭”咏古之作在宋诗中不胜枚举。
陆游是描写兰亭的集大成者,在他的诗歌中写尽了家乡兰亭的秋冬春夏,雨雪阴晴:
《春晴出游》:糁径落红犹可藉,涨溪分绿已堪耕。兰亭禹庙年年好,剩伴乡邻醉太平。
《初夏》:梅市花成幄,兰亭草作茵。极知欢意尽,强起伴游人。
《兰亭》:兰亭绝境擅吾州,病起身闲得纵游。曲水流觞千古胜,小山丛桂一年秋。
《初冬出扁门归湖上》:桑柘枝空叶作堆,斜阳更著角声催。云归玉笥茫茫去,水下兰亭曲曲来。
“兰亭”在陆游的笔下,不仅表现的是越地山水的清新空灵,也反映了对人生的达观与境悟。他把自己的心志和情趣移入越中山水风光,在自然的观照下展现心灵的意趣。
从以上叙述分析可知,“兰亭”意象从地理存在的越中山水,到风俗存在的上巳嘉会,到感情意蕴的人间友情,再生死达观的世事人生,层层递进,渐次展开,人文蕴含不断被发掘。
永和兰亭之会后,历代在兰亭联咏不断,且亦不乏高规格、大规模和影响深远的联咏唱和活动,对越中山水文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促进作用。
永和兰亭之后,有案可稽的文人越中联咏最早应是南朝宋时,据《嘉泰会稽志》卷十载:“六朝宋时,谢康乐与从弟谢惠连人称大小谢,曾泛舟耶溪,对诗于王子敬山亭。谢灵运与惠连联句,刻于(孤潭)树侧”。云门初为王献之故宅,有王子敬山亭,唐宋以来云门寺香火鼎盛,规模宏大。相传王羲之墓亦在左近,昔日智永、慧欣和尚迁居云门也为扫墓就近,至晋以后多有诗人叩访。南朝诗人王籍虽只两首诗作留世,然亦有泛舟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千古绝句。谢惠连《三月三日曲水集诗》当是本次联咏之作,诗曰:“携朋适郊野,昧爽辞城郭。飞云兴翠岭,芳飚起华薄。解辔宴崇丘,籍草饶回壑。际渚罗时簌,托波泛轻爵。”[8]从“携朋”、“解辔宴崇丘”等诗句可以看出这次集会规模较大,从“曲水”、“ 托波泛轻爵”等可以看出活动也和永和兰亭之会的曲水流觞极其相似。
兰亭作为一个具有丰富人文意韵和历史内涵的文化遗存,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发扬,以彰显其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在过去,因为永和兰亭之会,使越州一直处在文化核心的重要位置,兰亭山水历久弥新,兰亭雅韵薪火相传,历代联咏不断,诗人络绎,最终走出了一条“唐诗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利用越中山水名胜资源,深入挖掘山水文化精神。不妨借着五水共治之机,顺着山阴道规划一条经兰亭过若耶又融云门的旅游线路,以再现昔日浙东唱和盛况、“唐诗之路”景象,这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余晓栋,女,1980年生,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文史。在《社会科学战线》、《史学月刊》等发表论文10余篇。
 
,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办理流程  
 

万方融智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智力支持:北京万方融智教育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天合东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wfjy2000@163.com     联系电话:010-81545776    稿件查询:15611272168   工作QQ:2545197423(学术部)1511597931(李编辑)1977530847(赵编辑)

Copyright@ 2012 万方融智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2001766号